首页>>名家主页>>创作手记>>正文
访荷散记(图)
——读梵高作品有感

   今年年初我和施大畏等一行去荷兰访问,在荷兰的日日夜夜里,欧洲文明的气息时时渗透在这充满怀 旧情调的街道建筑之中,让你不时地沐浴在西洋文明的亲和力之下,但是最让我们神往的还是那些博物馆。

梵高绘《向日葵》

   荷兰历史上出了好些震惊画史的大师,如伦勃朗、维米尔、梵高等,其中最让我钦慕的还是梵高。可惜我们去时梵高美术馆正在修缮,没法亲自感受一下梵高生活过的环境的那种气息,不能在梵高画过的那 粗重的木椅上坐一坐。但我们还是有幸在阿姆斯特丹的国家艺术博物馆里看到了梵高的回顾展。在科勒·缪勒博物馆里看到了梵高从初学至去世时的许多素描、速写作品。梵高的画册我已看过多少遍了,但是一 旦你面对着这一幅幅的原作时,那种对于大师的神秘感都消失殆尽,我不再是跪着面对大师,我们可以平起平坐地对话,走近梵高,使我更是感慨万千。大师是人,是像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的人,普通的纸,普通 的画布,一切那么平凡、朴实,没有故作惊人之笔,或许正是这朴实无华,淡然真诚的品格铸就了梵高的辉煌。尤其是他的那些速写,粗粗一看简直是太平淡了,弯着腰在拾麦穗的修饰,笨拙的用笔,简朴的构 图,然却处处透出大气、睿智的光彩。这不禁使我想起这种境界与我们中国绘画所追求的是何其相似。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画有初观平淡,久视神明者为上乘,有入眼似佳,转视不意者。”正是这种 平淡营造了一种拙趣,使得其气息高雅、意境简远。然而要能做到这点也绝非易事。如今的画坛已经变得越来越浮躁,追逐时尚,热衷炒作,那种种急功近利时时在蛊惑艺术家的心灵。那种静气平心的创作心态 已经成为隔世的稀罕之物。在创作中只有以平淡真诚之心去面对你描绘的对象,你才不至于被浮躁的功利之心所骚扰,那么你的笔底才会轻松自如,犹如呼吸那么自然而然。梵高的生前是窘迫的,尽管当今他的 画作被卖出天价,然而活着时却只售出过一张画,还是由其弟弟买走的。为了面包牛奶梵高不可能不想卖画,可是真诚的天性使其面对世界时只能作出一种选择--用真嗓子歌唱,这才是梵高。或许正是这种滞销 的窘迫造就了梵高,让其远离了铜臭而距真善更近了一步。面对着这一幅幅看似平凡的画作,恍然间大师的身形变得高大起来,使我无法平起平坐,必须仰视才行。

梵高绘《星月夜》

  在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的梵高回顾展中,人头簇拥。梵高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留下的作品却是那么地丰厚与精湛。早年的油画朴实浑厚,已经显示出他超常的灵气。可是画风还是深受前辈早期印象派的 影响,如果他早四年离开人世,那么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梵高了。因为我们今天大家心目中的梵高,就是那个以跳跃的笔触、强烈明快的色彩,挥洒着心中的激情的梵高。而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画于1887年之后的 四年中。在梵高的油画中有几幅仿日本浮世绘的作品,可以说是在极虔诚地临摹,作品的制作时间是1887年,是在他去世前的4年,正是他创作的最旺盛时期。我钦佩他的包容东西方艺术的胆识,他没有将东方 的画风视为异端,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当作营养贪婪地吮吸。因为梵高在初期学画时就对于那种一味机械地摹拟对象极为反感,他觉得这是学院派的虚妄。艺术是通过主题表现作者的情感,而不是表现技艺。所 以当他一见到东方的表现性绘画时就如获知音。这不禁使我想起当今的一些世象来:我们有些画家,一看到中国画中渗进了一些西方绘画的手法,就会惊恐万状,总怕传统给人吞了,岂不知守着祖宗的遗产吃喝 的才是败家子。只有以其投资图谋更大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华夏子孙。梵高吸收了东方艺术的营养,并没有使油画走向衰弱消亡,而是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为油画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博物馆梵高作 品的展厅里参观者特别多,然而又那么安静,在这静谧的氛围中谁也不会提起嗓门来,人们静静地欣赏着,思考着什么。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的车汇入车流奔驰在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上,在窗外是梵高常画的荷兰的田野、农舍,偶尔还有几架风车和变幻着的云彩,一切都那么平静、古朴,似乎梵高还生活在我们身边。开进城区 后,那一幢幢设计现代的大楼和古老典雅的旧建筑扑面而来,但却又那么地协调、自然,它将我引入更深 的思索之中。

文:张培成  
 在线浏览
神灯
张培成 绘
黄帝与蚩尤
张培成 绘
暴虎冯河
张培成 绘
 
 藏品交流
   夸父与刑天 张培成 8.5品 ¥8.00 成交
   古今中外笑话(8) 张培成等 9.5品 ¥9.00 成交
   中今中外笑话(8) 张培成等 10.0品 ¥10.00 成交
   神灯 张培成 7.8品 ¥6.00 成交
   儿童团长铁柱儿 张培础,张培成 9.0品 ¥20.00 成交
   黄帝与蚩尤 张培成 8.8品 ¥10.00 成交
 相关文章
   画余断想
   访荷散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