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艺网-寻宝堂
买东西 购物车 登录 免费注册 寻宝社区 帮助 问题反馈
    高级搜索 我要卖
连藏探讨 连友新语
藏家风采 名人连缘
连藏常识 连藏行情
书市导航 连藏乐
全国第一届(1963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二届(1980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四届(1986至1990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六届全国美展连环画获奖作品
全国第七届全国美展连环画获奖作品

写在《老小人书》出版之际

  老小人书,泛指过去出版的连环事:一种是解放前的作品,连藏圈内称之为“民国版”;另一种是五六十年代的作品。这里所指的是“民国版”,正名为旧连环画。
  五十年代中期,政府曾下大力气清除旧社会遗留下的不良读物,旧连环画自然首当其冲,因此除一些图书馆、资料部门尚保存少量样书外,民间所藏已寥寥无几。建国以来,当年解放区创作的旧连环画屡次再版,而连环画发祥地与大本营上海出版的老小人书,仅见少数作品如:张乐平的“三毛”系列、李毅士的《长恨歌画意》等,其他几乎从没重印过。盛世集集藏兴。逢世纪之交,怀旧情绪弥漫于世,敏锐的出版人看准市场,适时推出各类旧作,伴随着“老照片”、“老漫画”等的画市,老小人书也终于被挖掘出来。此举可喜可贺!
  鉴于“民国版”存世量极少,加之能再版的旧作无论品种还是数量毕竟有限,因此一时还难以构成连藏中的亮丽景观。那么,是否据此就说明旧连环画毫无价值可言?显然,这种认识也失之偏颇。尽管我对“民国版”既不占有丰富资料,也缺乏研究,但出于对中国连环画及其发展史的兴趣和热情,仍愿借此机会略抒管见,权作抛砖引玉。
  旧连环画,大多取材于古代演义小说、民间故事、神话传奇,或者移植戏曲、电影作品。虽然存在着不少作品内容不健康甚至反动,艺术表现粗劣等问题,但在当时,主流倾向基本上是好的,广受民众的欢迎。也由此而得到鲁迅、茅盾等前辈们的关注与指导。回顾其创作善,有些经验做法至今仍值得重视,如画家自编自绘,形成各自鲜明的风格流派,以及以某位名家为主笔,建立创作同仁各司其责通力合作的生产流程等等;而且作品的推出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需求为宗旨,这些对于深化改革现今的创作出版机制、模式,不无借鉴作用。
  任何一种事物,只有当认识到其价值,才会珍惜,否则就如同废品一般。老小人书作为读物,可供我们阅读欣赏;某些内容又含有史料性,可进行研究;着眼于物以稀为贵,经济上还有保值增值功效。总之,它的收藏价值得到多方面的综合体现,一旦进入收藏领域,潜力很大,谁敢断言日后不会成为"黑马"?因此,望大家莫失良机。
  再谈谈本辑作品。
  连藏的主要专题之一是名家名作。本辑中几位名家引人注目。早年上海滩连坛“四大名旦”之一的沈曼云先生,作品等身达200部之多。可惜解放后未见新作问世,使人无缘一睹其作品风采。这次再版《文天祥》(原名《英雄不怕死》),可谓填补一项空白,同时也了却许多读者的夙愿。名宿严绍唐19岁开始画小人书,《济公》初版于1947年,他致力绘事已15年,经验丰富、技艺成熟。钱笑呆先生知名度,无须再多赘言。另一位杨锦文先生曾画过“三国”“西汉”等作品,老小人书也多达50余部。其他如王玉琪先生,画过近20部老书,朱石鸣先生画过15部老书。李石川先生旧作不多,他画的《唐明皇与杨贵妃》虽然故事耳熟能详,但画面形象处理却别开生面,大家阅读时不妨细加品味。
  八部作品凭书名似无新意,然而仔细读来,便发现另有情趣,即编绘的随意性和“戏说”。相关题材解放后均出了新编绘的版本。我建议将新旧作品比照着赏读,可从中领略不同的艺术处理,体察时代、社会发展对创作的影响;故事虽大致相仿,但叙事结构、情节取舍、形象造型等却绝不一样,显现各自的特点。这就是人们既乐于观看高新科技拍出的好电影,也怀念三四十年代的优秀黑白片,既欣赏CD,也接受手摇唱机听唱片的道理。老,有老的味道、老的特色,是无可替代的。
  无须讳言,受时代的传艺的局限,旧连环画的画面景别或嫌单一,构图却丰满;造型难免雷同,人物形象却忠奸善恶分明;技法多泥古,风格却朴实率真,做到了通俗易懂,体现出连环画大众化的性质和特点。因此也开创了中国连环画优良传统的先河。这笔遗产值得继承,这种传统应发扬光大!
  谈出以上粗浅看法与大家交流,欢迎赐教。
文:王家龙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谈谈再版“老小人书系列”
   写在《老小人书》出版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