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艺网-寻宝堂
买东西 购物车 登录 免费注册 寻宝社区 帮助 问题反馈
    高级搜索 我要卖
连藏探讨 连友新语
藏家风采 名人连缘
连藏常识 连藏行情
书市导航 连藏乐
全国第一届(1963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二届(1980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四届(1986至1990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六届全国美展连环画获奖作品
全国第七届全国美展连环画获奖作品

唯“中景”是大

  中国的传统风格连环画是十分强调中景的。中景的广泛运用,从连环画的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直至现代形式连环画的普及,使广大读者感受到中景画面带来的细腻、饱满、充实、大气等效果,耳濡目染,天长地久就形成了我们的对于连环画的欣赏习惯,那就是以中景形式为最美感受的连环画审视方式和规律。
  中景是一种绘画创作的构图方式,它的优点的确很多,比如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与道具之间的关系、环境道具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它能给予充分表露的。但一本连环画中老是千篇一律的中景,缺少变化,也是不完美的,于是,画家们就在其中加入了特写、远景等构图形式,使一本连环画看起来远近高低,错落有致,从整体上给予读者另一种美的感受。
  由于中景的“泛滥成灾”,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只好用动态去演示,而最直观的脸部特写却使用得较少。中国的传统白描连环画,多采用单线形式,而单线白描形式的画面如果加以特写,就显得松散、轻浮、空,甚至苍白无力,于是,老一辈的画家们就只好“敬而远之”了,虽然我们在一些传统的古典、现代、外国等题材连环画中也看到过少量的人物特写,但真的感到很“空虚”。特写并不是传统的白描所长。
  中国的传统形式连环画里系统的东西并不多,只有贺友直先生才真正的注意了总结,提出了一些理论。所谓的“十八描”并不是为连环画而创立的,也人是我们自己去用作品套用它而已。连环画的构图与其他画种比较,有其兼容性,亦有其独立性,中景构图的大量运用,也算是一种独立性吧。但这种独立性是建立在大众容易接受的比较“俗”的前提下的。既然大众喜爱这种模式,那它就活得滋润,但任何形式都不可能一成不变,经久不衰,它必须不断地接受变革时代的考验。连环画走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锐连环画家们已经不甘于维持现状,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所处的时代,注定了他们要用新的思维和新的表现方式来创作连环画,于是大特写,大量的远景,大量的区别于传统形式的视角开始涌现,连环画的表现形式也就更加丰富多彩起来。突破传统形式是需要勇气的,这种勇气恰恰来源于他们对连环画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对表达技巧的自信,不管是学院派也好,民间派也罢,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参与创作的,因此,连环画在我们面前更加妩媚,更加撩拨人心。
  对人物、器物等的处理,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表象的东西,而是在表象的下面所赋予的深刻的内涵,这是画家们单方面的情感宣泄,能不能让读者理解和接受,这里即有欣赏习惯的问题,又有文化修养以及受好等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连环画家因有了自信才使连环画在向更高的目标冲刺中有了自信。我们不要老是以为连环画的一蹶不振是夸张变形跑马造成的,其实是根本的原因是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造成的,几乎是让人措手不及的。传统连环画形式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当然只有一落千丈的份了。当我们从新形式连环画里见到人物的脸上不再是只有几根线条而是有了大量的阴影和色彩,线条也同样具有了更多的趣味性的时候;当我们感到画家们在用独幅画的形式来创作连环画的时候,连环画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表现形式。关于这种形式的利弊,其实不光是连友们争得面红耳赤,连环画圈里的人也没有停止过争论。连环画的远景、特写的大量运用,估计与影视传媒的普及有极大的关系,中景虽然还是主流,但它的地位已经不再那么牢靠了。
  正如有些连友所说的那样,新形式连环画中越来越缺少传统的东西了,越来越没有连续性了。新锐画家们的眼光的确与我们不同,他们好像不太注重读者的感受,而一味追求自我完善。中景中也可以说传统连环画中是很少有缺胳膊少腿的人物的,现在的连环画中却是家常便饭。之所以我们看不惯,大概是因为我们过分怀旧、守旧,世纪末的怀旧情节还笼罩在我们的心头。“唯中景是大”是一个时期的民众情绪,与时俱进让我们通过中景看到了连环画为适应时代的痛苦挣扎,结果如何,任由连友评说。
文:李明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唯“中景”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