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艺网-寻宝堂
买东西 购物车 登录 免费注册 寻宝社区 帮助 问题反馈
    高级搜索 我要卖
连藏探讨 连友新语
藏家风采 名人连缘
连藏常识 连藏行情
书市导航 连藏乐
全国第一届(1963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二届(1980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四届(1986至1990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六届全国美展连环画获奖作品
全国第七届全国美展连环画获奖作品

文革初期连环画探讨(上)

  据笔者估计文革初期(1966年8月至1969年底)出版的连环画大约在五六十种左右。有关资料来看,出版地涉及到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北京、上海、浙江、江西等地数量较多。应该指出的是浙江省在文革初期由工农兵画报社出版的《工农兵画刊》专辑连环画至少发行了十余种,这有待于全国连友特别是浙江的连友们去发掘、补充。
  文革初期连环画的“文革味”都很浓烈,比较真实形象地反映了那段时期的特点,从而成为文革连册中的代表,有着极其珍贵的收藏价值。其中《公字的凯歌》、《门合》(江西版)、《红心永向毛主席》、《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烈火红心》、《支左爱民模范李文忠的故事》、《忠于毛主席,紧跟毛主席》、《为人民战胜烈火英雄连》、《革命闯将黄义臣》、《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刘邦贤》、《毛主席的红卫兵--金训华的英雄故事》、《三条石血泪史》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文革连册精品。这些连册,笔者和其他连友已在逐步作出详细介绍。
  文革初期连环画在封面设计上独具特色,基本上都是大红大紫,着重表现工农兵英雄人物占据文艺舞台的画面。与此同时,都特别注重突出对伟大领袖的热爱和崇拜,画中的主人翁大都是胸佩红像章,手捧红宝书,虔诚地表示出“三忠于”、“四无限”的忠诚信念,因而形成了文革连环画中的“文革一片红”、“文革红海洋”之说,这恐怕在我国连环画史上也算是独树一帜的形式吧!
  文革初期连环画的开本以60开、64开为主,其中大开本数量不多,如《烈火红心》、《为人民战胜烈火英雄连》、《门合》(人美版)、《三条石血泪史》等。1966年8月河北人美社出版了一册100开的《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特别惹人注目,其不仅开本很小,而且装帧印刷精美,绘图生动娴熟。书中语录、主席像已出现较多,在内容介绍中提到了“最高指示”一词,这恐怕是文革连环画最早这样提出的。在书尾的绘画中突出了“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念念不忘突出政治,念念不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这与当时的形势是紧密配合的。
  前些年,部分连刊曾就“文革第一”连环画进行过讨论,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作者曾提出过一些评定的标准,也有人推荐过《公字的凯歌》、《红心永向毛主席》等书,这些连册确实是"文革第一"的首选书,遗憾的是最终并未见到一致的结论。笔者认为,目前作出这方面的结论为时尚早,因为文革初期出版的连环画到底有多少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不如等到实物和相关资料比较齐全时再作结论似乎比较妥当。
  文革初期的连环画就其绘画艺术而言,不乏有部分精品之作。但其中也确实有不少作品线条简单,技法稚嫩,显得苍白、粗糙,缺乏细腻纯真的审美观感。由于在那段时间,老画家、名画家大都受到冲击,有的受到批判斗争,有的下放到基层和农村,有的被关进了“牛棚”失去自由,因此也就没有可能参与创作。当时参加绘画的部分作者,受当时左倾思潮的影响,其作品必然是脱离生活的真实,细看某些作品就不难发现,其构图和基本技法都是比较稚嫩、稚拙的,缺乏层次感。加以选题狭窄,单一,故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得比较贫乏,没有生命力,完全变成了单纯为政治服务的说教式的舆论工具。
  文革初期连环画的情节和内容,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模式,除了注重表现英雄人物的“高、大、全”
  形象和采用“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外,一般都是从忆苦思甜、阶级教育着手,继而大力泻染主人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受教育成长的过程,然后便进入“阶级斗争”的主题,表现主人翁与“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和‘走资派’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这一时期连环画里面的革命词句和口号特别多,字里行间充满了阶级斗争的火药味。几乎每一本连册都在竭求全面地表现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和实践。在书内语录、最高指示、主席像随时可见,有的几乎每页都有,还会夹杂一些那个“永远健康的”林彪题词。文化大革命中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毛泽东一方面认为“个人崇拜”在一定的时候是需要的,另一方面对一些做法也表示过反感。1969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宣传毛主席形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知文件,其中提出:“严格控制塑造毛泽东像;不经中央批准,不能再制作毛主席像章;不要用毛主席像作刊头画;各种物品及包装一律不要印毛主席像;禁止在瓷器上印刷毛主席像;不要搞‘忠字化’运动;不要搞‘早请示,晚汇报’,饭前读语录,向毛主席像行礼等形式主义活动”。此后,个人崇拜活动有所降温。但在连环画这块阵地上,主席像、语录,最高指示以后虽有减少,但却一直延续到1976年。留在文革初期连环画上的个人崇拜痕迹,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明显特征,成为那段历史的真实见证。
  文革初期连环画创作的署名权被当作“封、资、修”的黑货一扫而光。那时候都是以集体为名义发表,红卫兵、造反派、学习班、革委会、政治部、新华书店等名称层出不穷,即使有些署名如“勇军”、“爱明”、“豫军宝”、“龙向军”、“江为民”等等也都是集体名义的翻版。有趣的是一册《毛主席的红卫兵--金训华的英雄故事》其绘画者现已众所周知,但当时的署名却是“《文汇报》工农兵美术通讯员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画”,长达二十个字,其文革八股之风可见一斑。
  在文革初期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连环画的出版、发行无论在品种和数量上都是十分稀少的。由于那时颠倒是非、失去理性的“革命”行动以及被鼓动起来的狂热的个人崇拜在连环画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这就形成了文革初期连册在连环画史上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况且这些连环画再版的可能几乎是等于零,因此,其版本价值和史料价值都是极其珍贵的。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的评价已有结论。我们认为,阅读和研究文革初期的连环画,以冷峻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一段历史事实,会给人以启迪,以教益,以智慧。这也许正是许多人都在热衷追求和收藏的另一种原因吧!(待续)
文:沈冶六 沈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文革连环画存世量小 收藏有潜力
   文革连环画绘画作者探析
   介绍湘版文革连环画杂志《工农兵画册》
   连苑杂谈
   对文革连环画收藏的感想
   也谈“文革时期”和“文革连册”